去年2月的一天下午,我老家的一邻居来“鹊桥中心”给女儿找对象。由他代理登记的资料显示:汪雨婷,28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县政法系统公务员,外貌端庄美丽,性格温柔娴淑。觅身高1.70米以上,学历本科及以上,工作稳定,有责任心、上进心,无不良嗜好的男子交友。
老邻居说,女儿上班进单位,下班进闺房,至今不见带个男朋友回家。眼看她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可把做父母的急死了。老话说的“一家有女百家求”已经过时,现实就是“自家有女自家愁”——没有媒人上门来提亲,自己也不知道去哪里寻找。
我立刻在电脑上点开鹊桥档案,邀请老邻居一道查看:其中一位32岁的县直机关公务员,吻合彼此的基本条件与交友要求。但经联系后得知,这个机会已经错过——对方在不久前找到女朋友了。而另一位名叫郑向阳的,30岁,高1.80米,县城某国企助理工程师,擅长书法爱好体育,睿智大方话语不多。老邻居看了详实资料后也满心欢喜,连说“可以,可以。”我把资料发到他的手机上,让他带回家给女儿看看。再动员女儿加我的微信,以方便联系。
当天晚上,汪雨婷按照我的要求,及时修正、充实了自己的登记资料,但表示“下午的男生就先不联系了。以后要是有合适的,还麻烦您推荐之。谢谢!”
我回复:“收到。缓一缓——把你的想法跟你爸妈沟通一下。”
我理解,雨婷跟许多体制内的姑娘一样,期盼认识一位也在体制内工作的帅哥。然而,现实却是很残酷的——我把她的基本信息发布到我手机上的一百多个微信群里和一千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里后,虽有几位咨询者,但上鹊桥登记详实信息的除郑向阳外没有第二个。故此,3个月后的一天,我发微信跟雨晴说:“歙县各机关、事业单位的大龄女孩有一大批,但相近年龄的优秀男生却很少。所以,要是你对上次我推荐的那男生有所考虑,请及时告知,以避免又错过机会。”同时,我转发了互联网上的两篇文章给她看看——《小县城里的体制内剩女:一个日益庞大却被悬置的群体?》和《婚恋市场潜规则:为什么好姑娘都难嫁?》。她的反应是沉默。
10月里,有一中等学校的老师向我推荐了一刚考进他们学校的大龄教师。我马上把教师的信息和相片传送给雨婷。雨婷回复说:“可能考虑到他是外地的,要不就算了。谢谢哈。”
于是,我发微信给雨婷说:“我理解你的良好愿望,也很想帮你尽早联系上机关、事业单位的优秀男生,但至今没有新的接近般配与合适你的目标出现。”
“我再次建议你考虑:跟某国企的那一位接触试试,或许感觉不错呢?毕竟对方的学历、身高、长相还是比较好的,况且农村出来的小伙子大都朴实,跟你的工人家庭出身也较匹配。尤其是,转眼间你又要长一岁了——女孩子的最佳生育年龄等不起。”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婚姻,未必就是男方的外部条件样样都好——县城某小学有一女教师,其丈夫是名个体水电工,就住在我家附近。现在他们有2个小孩子了,一家人其乐融融。”
“生活经验还告诉我们,更好的交友机会,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多的——在我已经促成的婚姻和婚恋里。就先后有3对儿开初是有一方不同意见面的,但后来都放下了思想上的包袱。建议你也想开些,谦虚些——自己无非就是学历高点,工作单位好点——但要是耽误了青春,自身条件再好也没用。所以,还是面对现实调整一下自己的交友要求为宜。”
“再啰嗦一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基本道理,大家都懂。找对象的基本道理也就是:求大同存小异,多务实少务虚,随缘而相遇,随遇而相安,知足者常乐。”
“切记: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而爱情是以感情为前提的。对方究竟是否合适你——再次建议你去交往,去感受,感受后的主意自己定!”
“嗯嗯好的,谢谢。” 雨婷回复道。
就这样,雨婷和向阳相约在练江桥头,散步于渔梁古街啦。
(注:上面的姓名是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