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海古顾村公园的樱花正开得烂漫,借着赏樱的机会,3月30日,“牵手益友圈相约樱花节共结今世缘”——2014顾村公园万人相亲交友活动在花海中举行,吸引沪上4万人次的单身青年前来寻缘。交友小组,完成各种趣味游戏进行亲密互动。团市委还启动了2014益友圈行动计划,旨在帮助青年人,通过参加各种活动结识缘分,告别单身。因子女的终生大事还未有着落而焦虑的家长们,更是冲在了前头。
这次来到顾村公园寻觅“另一半”的年轻人,有妙龄20的90后,也有快到“不惑之年”的大龄青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她)们“走到一起来了”。或许,其中的很多青年人,以观赏樱花为主题,相亲嘛,只是顺便地走一走、看一看,不一定抱着太大希望,更不大会指望“革命成功在此一举”。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个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现实语境中的“找朋友”,可不像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找朋友那样,何其容易而又充满着快乐;绝大多数的“找朋友”,也缺了点如这首童谣里唱的那么率真、那么真纯、那么地“一见钟情”,只要有“眼缘”,只要第一印象OK,就八九不离十了。
很长时期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年轻人的找朋友,早已成了年轻人自己和他们的父母乃至亲朋好友的“大事”,随着年龄见长,越加显得紧迫,俨然成了众多儿女年龄已经老大不小却仍未婚未恋的家庭的“头等大事”、“头号工程”。也日益成为社会多方关注的一个焦点。
这不是,笔者在电视上看到,顾村公园里,几位鬓发染霜的老人手拿着写有儿女基本情况的材料,东寻寻西觅觅的,一副焦虑的神情溢于言表。现场有一位大妈的女儿已经35岁了,仍待字闺中。你说,这当妈的还能“淡定”吗?只是,类似的大型相亲会究竟能不能有实际“斩获”,能不能“马上就有”,找到情况大致般配,且你有情我有意的对象,这还实在不好太乐观的。
最近有一个数据披露,上海有400多万之多的男女青年处于非婚状态。而其中又有很多很多的单身青年还正在寻寻觅觅地找朋友呢。无怪乎,这些年来,青年人尤其是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其解决的难度也是“与日俱增”,和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件“民生工程”很有得一比。
虽然说,年轻人的恋爱婚姻是他们的个人大事;虽然说,如今社会上交友的开放度和便利指数,是笔者这样的“50后”当年谈恋爱时做梦都想不到、当然也享受不到的。但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大龄女青年在“找朋友”、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上颇多不顺,劳而无功。年复一年的,依然孓然一生。更有为数不算少的年轻人,因家庭条件、自己本人的条件不甚优秀乃至有所欠缺而成了“困难户”。这个时候,光靠自己的努力,或靠家长或亲朋好友的帮忙,也未必容易解决。
“找朋友”就那么难乎其难吗?近日,笔者和几位同龄朋友谈起当年谈恋爱、找朋友的往事,都对当时所在单位的工会的干部们、团组织的书记们为年轻人的恋爱婚姻而热心奔走、想尽办法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津津而道。而这次组织和促成顾村公园“浪漫樱缘”相亲活动成功举办的,正是团市委有关部门那些热心肠的“红娘”。笔者要为这些热心肠的“红娘”点个赞。也真心希望这样的“红娘”多一些、再多一些,让青年人找朋友这个“既甜蜜又烦心的事业”多多地水到渠成“修成正果”。
可以说,在年轻人遭遇“爱情欠缺”、遭遇个人问题解决上的种种困惑和难处时,我们的各级工会、团组织、青联组织和妇联组织不妨视为分内事,“该出手时就出手”,发挥自身优势,出手帮一帮那些仍“单吊”着的小伙姑娘尤其是大龄青年。
众所周知,在调动组织动员能力创新社会活动模式等方面,我们的各级工青妇组织,有着个人或其他社会团体难以企及的传统优势和活动资源。这个优势和资源,不妨也用在为年轻人“找朋友”上。我们的各级工会、团组织和青联组织,本身就是以服务群众、服务青年为职责和使命的。所以,不妨将解决年轻人的婚恋作为自己的一项工作目标和实事工程来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来。
发挥组织优势,调动相关资源,为解决年轻人的婚恋大事而出力,这是件大好事。笔者以为,对上海的各级工青妇组织而言,这也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或吃力不讨好的自找麻烦。须知,年轻人在单位辛勤工作、好学上进,但下班后却得不到来自“另一半”的关爱,能不孤寂吗?尤其是每逢众人皆乐的佳节,这种单身者的落寞滋味可想而知。久而久之,也势必会影响到工作情绪和生活的心态的。
所以,即使从增强单位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个角度着眼,像团上海市委那样,扎扎实实地抓一抓年轻人的“婚恋大事”,多推出一些类似“浪漫樱缘”的交友联谊活动,让更多的单身青年早日走进“甜蜜的生活”。这可是一项功德无量的民生工程啊!
原文链接: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40403/u1a8013963.html
稿源:东方网
作者:常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