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对老夫妻离婚后成“同事”,当“婚托”假扮父母诈骗。
2012年5月,一直找不到对象的小李,看到了一则征婚广告。
广告上,姑娘可可的条件不错,小李赶紧打电话给对方。
电话通了,不是可可接的,而是一家婚介所的红娘。
红娘请他到婚介所来,说安排和可可见面。
到了婚介所,红娘让小李先交580元的报名费和200元的茶水费,才能安排见面。
交完钱,小李见到可可。她20多岁,眼睛大大的,头发长长的,身高1.6米,讲话挺温柔,完全符合小李的要求。
小李想进一步再了解看看。
这时,红娘说只有加入会员才能把可可的电话告诉小李。无奈,小李买了个最低的会员套餐。
交往几次后,小李对可可的好感日益升级。可可提出,要不要见见女方家长?
小李求之不得,谁料红娘又冒出来说,“我们这里的习俗是见父母要给见面礼的,你准备个红包到时候给对方父母。”
小李答应了。
在红娘的安排下,小李见了可可的父母,给了红包,对方父母也很支持他们交往,让他们好好相处。
可谁知,见完女方家长后,两人关系却停滞了,可可总是不温不火,最后两人也没成。
一段时间后,另一家婚介所自称信息互通,也帮要小李介绍合适的姑娘。
小李又交了笔钱,给了女方见面礼,谈了起来,结局和上次一样。
可小李回过头一想,怎么见父母总在婚介所?他觉得蹊跷,于是报警。
民警一查,两家婚介所是同一个老板王某开的。当然,两家婚介所都是“自导自演”骗人的。翻阅它的客户名单,上面全都只有男性,一个真实女客户都没有。
吸纳被骗者为“群众演员”
婚介所里有红娘,“婚托”则是王某找来的年轻女子。
而说起经常扮演“婚托”女子爸妈的一对男女,来历更奇葩。
原来,俞女士和汪师傅本是离异夫妻。离婚后,他们先后找到王老板开的婚介所,想各自再续姻缘。
结果,王老板坑了他俩各自一笔介绍费,对象么自然没介绍成功。
2013年3月底,王某在自导自演一场见家长的大戏前,突然想到可以利用俞女士和汪师傅,觉得他俩本是夫妻,可以演得更逼真些。
于是,王老板力邀这对离异夫妻“加盟”。
每当一次“家长”,俞女士和汪师傅各得100元钱,两人演得不亦乐乎。
小李两次相亲经历中的一次,就是这对离异夫妻扮演的女会员父母。
婚介女老板摸准男性心理
其实开了两家婚介所的王某,自己以前也是红娘出身,知道些“潜规则”。
所以,在刊登女性征婚启事时,她会杜撰“条件俱佳”、“有房”、“有钱”等信息来吸引男性。
男会员被骗进来后,她还会摸清他们的经济底细,这样来估摸能骗多少钱。
开两家名称不同的婚介所,她则可以对同一个相亲男子诈2次。
总计有50多位单身男性,一共被骗走30余万元。
近日,拱墅区人民检察院对王某和婚托等12名犯罪嫌疑人以诈骗罪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男性在征婚中要摆正心态,摒弃傍富心理。此次婚介诈骗的受害者,多为30到50岁的男性,自身条件一般,但又想找个条件好的对象,看到婚介广告中所谓“优秀”的女性抱有“攀高枝”的幻想,这类婚介诈骗正是抓住了被害人这样的心理。
来源:http://zt-hzrb.hangzhou.com.cn/system/2014/04/30/0127201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