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两情相悦——男女的婚恋和婚姻,大都跟机会和机遇密不可分。
机会,指适合某种需要的有利情况和恰好的时候,是对事物构成和事物开始的一种表述;是时机,是幸运,也是希望。
婚恋的机会,就是指综合条件与交友要求相仿或相近而比较般配与合适,有可能发生婚恋及婚姻关系的一对对男女的相遇相识。
笔者长期从事婚恋交友工作,认识到婚恋的机会有五大特点:
1.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单身男女大都在寻找婚恋的对象,且大都有可能接触到婚恋的对象,这是一个到处存在和经常发生的社会现象。
2.具有偶然性的特点。尽管单身男女大都在寻找婚恋的对象,但具体到每个人来说,能否达到目的却离不开偶然性——有目标,且对方的情况合适自己,自己的情况也合适对方。否则,两个人走不到一起,或者走到一起了还会分开。故此,婚恋的机会在一般情况下就不是由哪一个人来决定的,它是时间与空间(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客观存在形式)的巧合。
3.具有可逆转性的特点。很多单身男女都曾有过认识对象的机会,但有的抓住了机会恋爱结婚,有的鉴于这样那样的不中意对方或对方不中意自己而分道扬镳。因此,机会来临是一回事,能否抓住机会则是另一回事。抓住机会的话,就是抓住了婚恋及婚姻的发展方向;而错过或失去机会的话,以后咋样不可确定。
4.具有重复性的特点。当一次机会失去过后,并不等于“失不再来”。有的人或许会得到新的机会,甚至是更好的机会。不过,对于大多数的单身男女来说,受双方的各方面的自身条件和交友要求的限制,社交条件的限制,以及时间段上的限制,每个人认识到比较合适的对象的机会不会有很多,故应注意珍惜和把握才是,如努力改善和提高自身条件,适当放宽或降低交友要求,酌情宽容和忍让对方的缺点与弱点等。
5.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当机会来临时,它既会带来婚恋成功的希望,也会带来婚恋失败的可能。如果把机会看作一条直线的话,当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婚恋交友一方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机遇”。反之,那或许就是“危机”了——认识对象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几乎是零,如当今社会所谓的“剩男剩女”现象。
再说婚姻的机遇,就是指恰好的婚姻机会和境遇。设要是比较般配且合适共同生活的一对男女愿意相识,且在相识后相知相爱而最终走上婚姻的红地毯——这一时间段的发展过程,就是婚姻的机遇,可谓在最合适的时间找对最合适的人。而要是有那么一个男女接触认识的机会,但一方不愿意认识对方,或一方刚有对象正在交往,或双方认识过后就不再来往,或两个人谈了一段时间的恋爱后各奔东西——这就是没有婚姻的机遇或错过了机遇,即人们时常提起的有缘无分了。由此可见,婚姻的机遇反映在婚姻关系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是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一步步质变的全过程,受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控制,既不是随时都有的,也不是当事人一方及局外人可以掌控的。
近几年来,时常有媒体报道说,我国有数以亿计的单身男女,且呈不断增长趋势。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婚恋的机会或没有婚姻的机遇。
众所周知,婚恋及婚姻是需要感情和爱情的,而感情的产生和爱情的培养,必然受到男女双方的年龄、外貌、学历、品性、智商、情商、工作情况、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常住地址、找对象的要求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区域范围男女性比例失衡的制约和区域范围男女群体文化层次失衡的制约,还有那双向选择和动态选择的特点等,加之这当中的隐蔽性和隐私性特点(大都不可以直观和不方便打听,堪称是“信息不通、情况不明和交往不易”),这就出现了“找对象难”的社会问题。
怎样解决数以亿计的单身男女的“找对象难”问题?笔者总结自己当红娘40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联系全国各地近40多年来的婚介服务工作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在全国的每一个县(区)级行政区域,都要兴办一家公益性的婚介服务机构。全县(区)及邻近地区的单身男女,都能前来登记自己的详实信息和找对象的具体要求,就能快速地展现出许多的婚恋机会,和从中产生许多的婚姻机遇,进而促成许多有缘人的相识相爱。
(江利刚/撰写于2016.8.25,修改于2024.4.25)